
中国摩托品牌正在经历从追随到引领的角色转变。摩托车市场面临变化,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外国品牌价格体系松动,在挑战与机遇同时来临之际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国产摩托车品牌要如何破局?
一、变局中的国产摩托
我国是当之无愧的摩托车产销大国,然而近年来国产摩托车品牌却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一方面,市场下探风险犹在。自从2017年销量超1800万辆之后,摩托车产销量面临波动下降趋势。幸而2024年销量再创新高,但国产品牌所擅长的小排量摩托车面临被价格更低的电动自行车替代的压力。
另一方面,产业上攻空间仍大。大排量摩托车的市场份额虽被国产品牌拿下,但对于高端品牌的认知仍不如外国品牌,市场仍期待有决定性的产品出现。
但转机也在发生,从2023年开始的一波降价潮,也波及了外国高端摩托车品牌,让进口摩托车的价格体系出现了松动。总体来看,国产与进口摩托的产品力正在接近,中国摩托产业正在努力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过程。
低端下探,高端对峙,价格松动,板块调整。在困境与机遇共存之时,国产摩托车迎来了关键的破局时刻。
展开剩余72%二、中国摩托何以破局?
当然,中国品牌从未停止突破和探索。
近年来,大量新品牌登上舞台,大量新车型被推出,一时间形成了群雄逐鹿的热闹景象。加之部分地区摩托车政策松绑,社交媒体上“机车文化”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摩托车市场的边界。
然而,由于技术天花板和成本门槛的存在,国产车型大体上被框定在一个固定的领域,长此以往有进入同质化内卷的风险。
上攻下探,内卷加剧,一切都指向一个命题:过去旧的竞争方式无以为继,中国摩托车品牌的格局必须打开。问题是,出路要去哪里寻找?
恰逢其时,长城灵魂摩托横空出世。2025年10月26日,长城灵魂发布的S2000CL更是全球首款和唯一量产的搭载水平对置八缸发动机的摩托车,大排量巡航摩托车的技术天花板被一举捅破。
长城灵魂摩托的出现为中国摩托车品牌的破局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纵观长城灵魂摩托的格局观,不拘泥于形式,而放眼于技术;不拘泥于竞争,而放眼于共生;不拘泥于销量,而放眼于文化。
三、长城灵魂重塑中国摩托品牌大格局
在前不久的长城灵魂S2000CL发布会上,长城灵魂借新品上市传递出了作为行业引领者的格局观。总结起来,我将其归结为“感恩”“尊重”“共赢”三个关键词,用以阐述长城灵魂摩托不同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大格局。
“感恩”是长城灵魂大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长城S2000CL的上市发布会上,长城灵魂CEO赵胜广从不同的层面连续表达了四个“感谢”。这四个层面分别是摩托领域的先行品牌、驾驶摩托的重机骑士、长城灵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未来在文化、赛事、改装方面的合作伙伴。这四个层面涵盖了摩托车过去、现在与未来。如果说中国摩托车过去是模仿外国品牌前行,那么如今则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而未来要生长出独特的中国摩托车文化。颇有纵深的四个感谢,恰恰道出了长城灵魂的大气与眼界。
“尊重”则体现了长城灵魂的底气。时至今日,中国摩托品牌给对手的尊重不是仰视,不是敬视,而是达到技术高度后的平视。须知,中国摩托品牌不仅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搭载水平对置八缸发动机的摩托车,而且配备了八速并且具有步速模式和物理倒挡的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最先进的智能化配置,这是人无我有的东西。有了这样一台技术上全面赶超的中国摩托车,中国品牌与进口品牌的交手也更有底气,我们的尊重才更有分量。
“共赢”是产业的终极目标。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摩托车文化是多元的,长城灵魂不仅看重西方式的机车文化,而且在一系列的上市和开店活动中都在挖掘中国各地的摩托车文化和摩托车工业传承。中国的摩托车文化相对稀薄,尤其是与我们巨大的骑士群体不成比例。长城灵魂此举正是在用摩托车为载体融汇中西,与摩友们共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骑士文化。
长城灵魂的一系列举措正推动中国摩托车市场进入了“竞争-共生”的新局面。长城灵魂以“感恩”破内卷,用尊重致敬对手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用共赢取代零和,展现了领导品牌应有的格局。
发布于:江西省盈富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