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三季报之际,截至10月24日,七家国内传感器上市公司开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以及业绩预告,呈现全面向好的增长势头。在营收增长方面,四方光电、安培龙、芯动联科的增速均超30%,同时奥比中光的增幅翻倍。在净利润增长方面,四方光电、汇顶科技、芯动联科、华工科技增速均超40%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同时奥比中光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成功扭亏为盈。
在这些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和净利润提升显著背后,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旺盛;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攻破各类技术难点,推出高性能产品驱动收入增长;通过精益管理和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国产替代加速也为本土企业带来市场份额提升的机遇。
未来,国内传感器企业应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高端产品核心关键技术攻坚,推动传感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并积极开拓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等更多新兴应用场景,以实现更稳健的长远发展。

华工科技
2025年前三季度,华工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净利润为13.21亿元,同比增长40.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04亿元,同比增长42.5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09亿元,同比下降10.33%;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31.15%;扣非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40.12%。
报告期内,华工科技的毛利率为21.70%,同比上升0.7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90%,较上年同期上升1.46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4.96%,同比上升6.5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96%,较上年同期上升3.75个百分点。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12.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07%,管理费用同比减少5.84%,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59%。
作为国内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华工科技构建了覆盖激光智能装备、光通信模块、高端传感器及智能制造产线的全产业链优势。目前,随着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其各项产品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顺利,包括已于2025年CIOE发布第二代单波400G光引擎、行业首款3.2TCPO光引擎以及业内首发的PCIe6.0光模块,同时通过联接海外市场推进出口业务增长明显,海外设备商与渠道商已有批量的400G/800G光模块出货;海外头部客户方面,包括800G和1.6T在内的LPO系列、DSP系列产品按既定规划进行准备。
在产能方面,华工科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下一代超高速光模块研发中心暨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已于8月正式投产,数通光模块年内产能规划为每月100万只;海外产能方面,该公司致力于持续提升,泰国工厂预计年内将达到15-20万只月产能。
汇顶科技
2025年前三季度,汇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5.21亿元,同比增长9.25%;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50.99%;扣非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43.2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31.33%;实现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7.95%;扣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85.71%。
对于业绩变动的核心原因,汇顶科技在报告中尖端指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产品放量以及终端客户需求与备货节奏变化。而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盈利指标的大幅增长,主要受营业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及其他收益增加的综合影响。此外,前三季度累计盈利的高增长,除上述因素外,还得益于出售孙公司DCT所带来的收益贡献。
流动资产方面,报告期内,汇顶科技的货币资金36.20亿元,较2024年年末略有增长;交易性金融资产20.88亿元,较2024年年末大幅增长59.99%;应收账款6.53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长26.57%;存货6.90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长21.15%。现金流层面,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6.05%。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汇顶科技研发费用为8.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19亿元增长16.42%,占营收比例为23.8%。同期,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1.30亿元、1.42亿元。这体现出该公司不仅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而且远高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在行业复苏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下,汇顶科技持续大力投入研发,为新产品迭代与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该公司在指纹识别、智能穿戴传感、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的技术储备逐步落地,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安培龙
2025年前三季度,安培龙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同比增长30.27%;归母净利润为7312.85万元,同比增长17.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179.50万元,同比增长5.52%。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08亿元,同比上升23.39%;净利润3099.64万元,同比上升14.09%;除非归母净利润为2352.87万元,同比下降15.63%。
此外,报告期内,安培龙毛利率为28.45%,同比下降3.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48%,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9.64%,同比下降2.9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06%,较上年同期下降0.82个百分点。
2025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1.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31.68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8.05%,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5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7.93%。
作为国内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重要厂商,安培龙正致力于拓展力传感器领域,覆盖单向力、力矩及六维力传感器,并计划建设新一代智能驾驶刹车系统EMB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该项目已获国内头部厂商定点,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同时氧传感器获得前装市场重大突破,2024年11月已开始实现小批量交付。
在机器人领域方面,安培龙基于MEMS硅基半导体应变片+玻璃微熔工艺的单向力传感器以及力矩传感器已开发完成,已给多家机器人客户进行送样。此外,该公司金属应变片式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开发,且已在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商进行了技术交流对接或送样,目前正处在客户样品测试验证阶段。
四方光电
2025年前三季度,四方光电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33.56%;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74.2%;扣非归母净利润9914.32万元,同比增长69.87%。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6.75%;净利润2311.26万元,同比增长14.39%;扣非归母净利润2258.69万元,同比增长27.81。
四方光电在报告中简短指出,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以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以及上年收购的子公司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期间增加。同期净利润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长期以来,四方光电专注于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而且取得重要市场地位,但正在强化汽车电子和高端传感器等领域的布局,以促成业务多元化和新的增长点。
10月1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1家国际知名汽车主机厂关于供应车规级PM2.5传感器的项目定点通知,预计于2027年正式启动产品交付,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达7年,合同总金额约5900万元(未税)。该项目将助力其积累高端汽车客户资源与服务经验,同时推动相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升级,并对未来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10月9日,四方光电发布公告,拟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投资建设高端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为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4亿元,研发投入2亿元。随着高端传感器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一举措将支撑四方光电在高端传感器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并助力实现长期发展战略,加强在光电和传感器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东华测试
2025年前三季度,东华测试实现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8.70%;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23%;扣非净利润9888.5万元,同比增长0.11%。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30.75%;归母净利润2486.24万元,同比增长0.50%。
报告期内,其毛利率为67.46%,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10%,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3.96%,同比下降4.5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4.26%,同比下降6.96个百分点。同期,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4.64%至5667.35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增长8.51%至4239.62万元,研发费用同比减少8.91%至3974.25万元。
在三季报中,东华测试仅列出各项主要财务数据指标,并未对业界变动原因进行说明。根据财务数据显示,东华测试的经营业绩呈现中低速增长。但鉴于其是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龙头以及加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展前景仍获看好。
一方面,近年来伴随重大装备国产化加速,东华测试凭借结在构力学性能测试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当前国内市占率达60%-70%,成为进口替代核心力量。
另一方面,东华测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旗下六维力传感器目前已开始小批量试制,而且正与几家机器人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并开展样品试用,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于9月24日与南通振康机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旋转关节模组的测试控制平台等相关领域协同创新。
奥比中光
2025年前三季度,奥比中光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1亿元增加约3.63亿元,同比增长约103.50%;归母净利润1.075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6030万元)增加约1.6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归母扣非净利润635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1.015)增加约1.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奥比中光称,这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叠加推动。
首先,业务拓展提速,在三维扫描、支付核验及各类机器人等业务领域,公司实现快速增长;其次,效率与成本优化,通过推行全价值链成本管控,显著提升了技术研发及运营效率;另外,具备战略卡位优势,随着公司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产能稳步释放,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为盈利增长与业务结构优化奠定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奥比中光在机器人业务上加快了布局脚步,将其锚定为新的重要增长点,其中包括8月8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专为户外机器人打造的双目3D相机Gemini345Lg,以及国内首款支持多种扫描模式的dToF3D激光雷达PulsarME450;在生态合作上,8月11日与地平线及其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预计今后将在机器人的眼脑协同上带来更多突破等。
芯动联科
2025年前三季度,芯动联科预计实现营收在3.6亿元至4.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32.62%至62.09%;归母净利润2.16亿元至2.64亿元,同比增长约56.43%至91.19%;归母扣非净利润2.06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长66.01%至103.08%。
芯动联科指出报告期内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公司凭借产品性能领先、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获得不同领域客户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在手订单充足,且均按计划在前三季度顺利交付,直接推动销售收入放量增长。二是依托产品竞争实力,公司主动寻求合作,初次试用及送样的客户数量持续增加,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为业绩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由于产品性能领先且具独特性,芯动联科近年来的盈利能力一直位居高位水平,尤其是MEMS陀螺仪业务的毛利率长期达80%以上,一度被称为“MEMS茅”。芯动联科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净利润持续保持在高位,占营收总比例在49%至73%之间。
在产品技术进展方面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芯动联科正持续提升现有产品性能和商用进程以及开发新产品,包括对Z轴陀螺仪持续迭代、对单片三轴陀螺仪&工业级陀螺进行多轮流片并持续改进、谐振式加速度计(FM加速计)形成量产能力并小批量出货、研发单片双轴或三轴加速度计等。此外,压力传感器产品线方面,芯动联科的小量程压力传感器已定型量产,并向客户小批量供货;大量程高性能压力传感器、适用恶劣环境的高性能压力传感器在持续研发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盈富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